现在位置: 首页 > 艺术品 > 正文

韩伍

本文作者: 发布时间:4年前 (2020-09-02)

韩伍 ,(1936年—),杭州人,1936年生于浙江杭州。1956毕业于行知艺术学校,擅长中国画、连环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曾在日本、香港、新加坡举办画展,也在上海、南京、无锡等地展出作品,深受爱艺者喜爱。

人物简介

韩伍 (1936年—),杭州人,1936年生于浙江杭州。1956毕业于行知艺术学校,擅长中国画、连环画。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在日本、香港、新加坡举办画展,也在上海、南京、无锡等地展出作品,深受爱艺者喜爱.韩伍曾任上海市第7、8届政协委员,儿童时代社《哈哈画报》主编。

现任中国美协会员、上海市美协理事。

出版

有《韩伍画集》《小巷童年》《诗经彩绘》等。

韩伍

代表连环画作品有《五彩路》、《微湖山上》、《灯花》、《李时珍江南行医图》、《清平乐图》等。
《五彩路》连环画获得1963年第一届连环画绘画三等奖。

韩老师笔下的人物、动物、花鸟、山水形神兼备,画风严谨,独具特色,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尤其是其绘画的少年题材,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绘画相当精妙,在连环画界能绘人物之精气神者屈指可数,实乃连环画界之一代宗师。作品多被中国国家美术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收藏。

艺术生涯

韩伍出身于绘画世家,父亲韩小梅本是杭州城里的中国画家,养育着十个儿女,其中老大老二老三三个儿子都随他学画。
但是,到了老五韩伍,韩小梅决定让儿子上学,不再让他学画,因为他画了一辈子画,却穷了一辈子,终于不希望家里人再继续以画为生。
可韩伍偏偏爱画如命,父亲越是不让他画,他就越是变了法儿偷偷地画,也因此挨了不少打。有时他被罚跪,面对受潮泛起花纹的墙面,居然生发无数奇妙的想像,从中幻化出许多扑朔迷离的画面和构图。
后来他终于倔强地走上了绘画之路,先是考上了艺术师范,毕业后一直从事美术工作。韩伍为人谦和,与人交谈总是言简意赅,朋友们戏称他说话有指标,但是他的内心世界极其丰富而幽默。
他画画极其刻苦,座右铭是“不教一日闲过”。
当年他下放到农村,白天劳动,晚上其他人都熟睡之后,竟然在帐篷里就着小油灯画起了画。到下放结束,除了晒黑的脸膛,他还带回好几本精彩的速写。还有一次他到风景秀丽的富春江上去采风,回来那天临上车时,忽然有位当地的老农匆匆赶来,问大家有没有一个叫江山如的人,因为此人有一本小本子遗留在客房里了。问了半天,大家都面面相觑,韩伍终于想起来:这不是自己的速写本吗?昨夜听着窗外雨打芭蕉,不能入睡,一时兴起,披衣坐起,对着窗外笼罩在路灯下的景物,画起了速写。早上又匆匆上路,竟忘了带上速写本。亏得那位老乡发觉,只是扉页上写着的“江山如画”四个字,那老农读作人名“江山如”了……
韩伍最初是以连环画和插图画“起家”的。他的画造型准确,功力深湛。
虽然他也从陈老莲、任伯年那里得到了莫大的启发,但是他的创作仍然强调以形写神的重要性,也就是说,他的人物画的笔墨服从于塑造人物的要求。如果说韩伍的兄长、名画家韩敏的画在写实里添加了许多浪漫的成分的话,那么,韩伍的作品则在浪漫一下的地方显示出务实的本性。认真、严谨地对待每一幅画,使得韩伍的作品不张扬、不草率,就像他为人处世,平和低调,细嚼又其味无穷。

韩伍能够成为画坛的多面手,不能不说得益于他开阔的艺术视野。他本从海上西画名师钱延康,朱怀新学艺,后又随程十发先生习画,在中西绘画两方面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他绘画的特点之一是幅面较小,内容单纯,笔墨不多,即使景气势宏大的山水画也仅选取十分单纯的景致,但一树、一花、一石、一舍都很有味道,善于以简代繁。
在他看来,绘画的最高技巧就是在于用最简单的线条营造出意蕴最深远的境界。他喜欢借助平淡的画面传达深厚的思想,在概括中蕴藏丰富的意味。

艺术风格

透过韩伍的作品,可以看到他脚踏实地对待生活的态度。比如他的历史人物画,笔笔画画中均可显示他务实的本性,不张扬、不草率,就像他做人的风格。成名很早的他至今还保持着优雅的朴素,既严谨又处处可见他对生活的乐观和热情。

历史人物画是他创作的主体。这类题材往往取材古代文学尤其是诗歌。如取材于楚辞的《橘颂》、《诗经》的《木瓜》、唐诗的《琵琶行》、晋代《神仙传》的《女娲炼石图》等等。韩伍有很好的文学素养,善于从中提炼出绘画元素,使自己的作品在创作上立意较高,同时具有群众性。他的作品将人物、故事、情节交代得很清楚,同时他又用简练的画笔以韵主宰形色,把绘画空间从有限向无限做出了最大限度的推进。

画面形、色、韵的对比与律动,没有具体物象的刻画,只有以韵主导形色空间的量的膨胀与收缩。比如他画的一系列钟馗图,神情各异而又富有表现力,衬托着钟馗打鬼驾驭鬼世界的威力。中国大多数画家笔下的钟馗神态严肃不苟言笑,让鬼神害怕,也让普通百姓特别是儿童敬而远之,而韩伍画的钟馗,准确生动地表现了其人物造型,既是细密准确的写实风格,又让钟馗大多数时候笑容可掬。作恶者望其画而却步,行善者勇气俱增。

例如《钟馗·天下乐》,钟馗的怡然和得意以轻松的画风跃然纸上,既大气又一丝不苟地完成了画的色彩、构图以及细枝末节,宏观微观都把握得当。他对历史人物领悟的透彻,也从一个侧面说明韩伍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

韩伍的《东篱采菊图》,有用书法题词作为陶渊明衬托的版本:“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这样一种非常自然的、非常率真的意境中,陶渊明感受到人生的某一种境界。但是这样一种非常微妙的境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欲辩已忘言”了。

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韩伍将其人物性格与神态表现得栩栩如生。此画中,陶渊明的孤傲与清高在他昂头望天间瞬间明了。此时此刻世俗间的纷纷扰扰恩恩怨怨都与他无关,他的眼里只有钟爱的菊花。这位田园诗人的神韵在简单的勾勒中不言而喻,诗人心灵的敏感、细腻、博大与自由难以表述,却在画中可以聆听。用风景渲染画面衬托陶渊明的版本,则更显与众不同充满大气:此画的风景透视、明暗关系、色彩变化等方面吸取了西洋画的表现方法,使画面一角的人物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彩。看似画风景,实则衬人。

以黑墨打底渲染,作为树叶或者阴影,然后层层加深,最后用血红的颜色挥笔覆盖。树的比例几乎占了图画的全部,却不是一棵完整的树。一花一世界,一树一天堂。画未满,心里的愉悦却已经完全蔓延浸润至心底。只有此刻的东篱采菊才是最绚烂的瞬间。他不语,但是活在人世间的快乐美丽多彩却在韩伍的挥墨之间潇洒表现。这一腔热血抛洒在画间,看似树,实则是陶渊明心情的写照、韩伍自身对生命的热爱、看画者因此而产生热血沸腾般的共鸣。纷繁复杂、千变万化、转瞬即逝的万物,经韩伍的艺术感受和激情的融化以及智慧的提炼,铸造成永恒和本质的存在,这是一种神奇的力量。

韩伍水墨画有部分一反传统,用色大胆绚丽。比如《东篱采菊图》的树叶用大块的红色表现,《仕女图》、《诗经写意·葛覃》、《赤壁之战》、《春满人间》等等都是以暖色调为主,用笔大胆又不失细腻。看画如看人。韩伍的作品严谨高雅,且处处透露他对生活的热爱与随和。色彩和用墨也以块面和大笔调为主,既有力度又点到为止,韩伍的豪放与温柔尽显画中。

连环画
韩伍先生最初是以连环画和插图画“起家”的。他曾是《哈哈画报》主编,长期在出版社从事美术编创工作,作品曾被《少年科学》等多家儿童杂志连载。

韩伍靠着勤奋和悟性,成了有名的连环画家。他是儿童题材、塑造儿童形象的高手,表现人物很细腻,增一笔则多,减一笔则少。他创作的连环画曾经编织了许多人童年的快乐,连接着经久常新的情感,包容着传统美术的许多表现手段。他创作的《小游击队员柳小猛》,精心刻画出柳小猛这个少年英雄的思想性格,既不拔高,又不概念化,是一个成功的范例。《灯花》曾获全国第二届连环画评比二等奖。

这一系列的画充满了童话的梦境,色彩艳丽,童趣盎然。韩伍画儿童借鉴了漫画的某些手法,略带夸张,让孩子们表情更丰富,动作更活泼,在熟练、简约的笔墨中,勾画出儿童的不同情态,表现出他们的喜怒哀乐,揭示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在韩伍笔下线条的飘逸与鲜明的色彩中,领略中国传统绘画的无穷魅力和无尽美感。

戏曲人物
演员在舞台上纵横捭阖,唱念做打,动如疾风,静若止水,一招一式,曲中有直,直中有曲,构成一幅幅千姿百态的画面。舞台人物的造型之美,转瞬即逝,韩伍用最简练的笔触捕捉人物一刹那的身姿,把寸丝流动之美变为永恒凝固之美。但韩伍的京剧人物画又绝不是对舞台原型的摹写,而是画家在深刻揣摩人物内涵后的再度创作。
受家庭环境影响,韩伍先生从小就热爱京剧。小时候跟着家人咿咿呀呀,出名之后还是热情不减,留梦在心。
职业是绘画,却常与票友一起联欢,还曾专门在上海戏剧学院实验剧场票了一出杨(宝森)派名剧《武家坡》。韩伍将京剧与他的绘画笔墨结合,这一类作品均取材于戏曲人物。比如《单刀会》中的关羽,《霸王别姬》中的项羽,《马踏青苗》中的曹操,《铡美案》中的包拯等等。

这类作品都表现了他心目中戏曲人物性格,富有舞台动感特征。英雄人物的威武气概、鲜明的戏曲性格、传神的表情都在韩伍笔下用写意与写实的手法结合得趣味盎然。画中人物同样讲究招式、脸谱化,令人过目难忘。笔墨舒展而又明快,从不拖泥带水,更不矫揉造作。在布局上落落大方从不诡谲难解,哗众取宠。在意境上脱俗优雅,古意盎然。形神兼备、古曲新境、画戏又画魂。此外,韩先生深谙“书画用笔同法”(《历代名画记》)的原理,认为:“笔墨线条是中国画的生命与灵魂。”综观韩画用笔线条,均蓄势劲健而富有弹性张力,气淳质厚而颇有笔情墨趣,展现了深厚的笔墨技艺和线条魅力。韩伍的父亲韩小梅既为人物画家,亦是戏迷,挥毫之余,击拍吟唱。韩伍从小尾随父亲接触京剧,耳濡目染。因无机会去戏院看戏,他常“孵”在邻居家听收音机、留声机,模仿学唱,被称为“留学生”。有时节日联欢,韩伍偶尔应邀上台客串一两段“娃娃调”,竟也赢得声声喝彩,心里喜滋滋的。祈望天天都有戏好唱。后来虽然从事绘画职业,但“唱戏”的嗜好一直萦绕于脑海,挥之不去。
绘画之余,润润声腔,常参与票友联欢,来一两段杨(宝森)派戏,过过戏瘾,梦想成为海上杨派名票。

他还专门在上海戏剧学院实验剧场票了一出杨(宝森)派名剧《武家坡》,饰演其中薛平贵一角。70多岁的韩伍声音洪亮,字正腔圆,一亮嗓便激起台下一片喝彩。走下台来,只听与他搭戏的年轻演员郭睿钥清脆地喊:“韩老师反应可那个快呦!刚刚有一句台词,在一侧提词的老师说错了,当时我那个担心呀。还好韩老师就这么顶住了,亏他没有念错词,那么我也就过来了!”光票戏不过瘾,韩伍还要将他对京剧的热爱诉诸笔墨。京剧画要真正画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得到圈内外的肯定并非易事,从某种程度上说,要比一般的人物画更难画。所以,不少成功的人物画家画一般的人物画能够应付裕如,但是,一涉足京剧画,便破绽多多,光环顿失。画京剧画,一需画家对京剧人物十分熟悉,二要求画家有高超的造型能力和深厚的笔墨功夫。韩伍两者兼备,画起京剧画来自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自成一格,在关良、程十发、韩敏、颜梅华等高手如林的京剧画创作领域,寻觅到了属于他的独特的一席之地。

韩伍画京剧画,善于准确抓住戏中人物的外部动作特征,并通过人物的这些动作特征巧妙地反映人物的心理变化。翻看他创作的《韩伍京剧作品集》,从《三岔口》《空城计》到《霸王别姬》《打渔杀家》……17出折子戏中的一个个戏曲人物仿佛从舞台走进了画册,活色生香,令人过目难忘。有一段时间,韩伍应邀为《新民晚报》画京剧人物连载,国画大师程十发看了赞赏地对他说:“最近我天天在报纸上看你的‘戏’,蛮开心。”

下一篇: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