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艺术品 > 正文

孙慰祖

本文作者: 发布时间:4年前 (2020-09-02)

孙慰祖,别署可斋,一九五三年生,上海市人。

现为上海博物馆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艺术院研究员、西泠印社副秘书长、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顾问兼学术委员会主任、篆刻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书法研究中心研究员。

人物生平

幼习书法篆刻得翁思洵、顾懋钧先生指授,继师韩天衡先生。又从马承源先生攻习玺印篆刻鉴定研究。

书法篆刻作品曾入选全国一、二、三、届篆刻艺术展、全国四、五届书法篆刻展、中国美术馆当代篆刻艺术邀请展、当代篆刻艺术大展、当代著名副秘书印社国际书法篆刻展、西泠印社篆刻艺术评展、全澳书画联展等各类展览评审委员。

先后应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市政厅文化康乐部、澳门艺术博物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台北故宫博物院、台湾艺术大学、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日本书艺院、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美国夏威夷东方博物馆、美国克拉克美术馆、阿根廷国家博物馆、俄罗斯埃尔米塔什博物馆、瑞士苏黎世美术博物馆、马来西亚创价学会、韩国振兴书道会邀请访问交流并作学术报告。

2018年11月,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聘请孙慰祖为顾问。

人物作品

《印章艺术概说》(合作,198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古玉印精萃》(合作,1989年,上海书店出版社)
《两汉官印汇考》(1993年,上海书画出版社、香港大业公司)
《古封泥集成》(1994年,上海书店出版社)
《印章》(1998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印章艺术概说》(合作,198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秦汉金文汇编》(合作,1997年,上海书店出版社)
《孙慰祖论印文稿》(1999年,上海书店出版社)
《中国玺印篆刻全集》(编委,1999年,上海书画出版社)
《中国篆刻全集·汉代卷》(2000年,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邓石如篆刻》(2000年,上海书店出版社)
《印里印外》(合作,2000年,台湾汶采有限公司)
《孙慰祖印稿》(2000年,上海书店出版社)
《唐宋元私印押记集存》(2001年,上海书店出版社)
《封泥:发现与研究》(2002年,上海书店出版社)
《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中国古代封泥》(200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可斋论印新稿》(2003年,上海辞书出版社)
《近现代名家篆刻》(执行主编,2004年,上海辞书出版社)
《孙慰祖印选》(2006年,上海辞书出版社)
《可斋论印三集》(2007年,上海辞书出版社)
《陈鸿寿篆刻》(2007年,上海书店出版社)
《孙慰祖印谱》(2008年,西泠印社出版社)
《印中岁月——可斋忆事印记》(2008年,吉林美术出版社)
《印中岁月——可斋忆事印记》(增补钤印本)(2012年,日本艺文书院)
《中国印章—历史与艺术》(2010年,外文出版社)
《中国印章—历史与艺术》(英文版)(2011年,外文出版社)
《历代玺印断代标准品图鉴》(2010年,吉林美术出版社)
《当代中国书法论文选·印学卷(1949-2009)》(执行主编,2010年,荣宝斋出版社)
《可斋问印》(2011年,西泠印社出版社)
《可斋独语》(2014年,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
《海上印坛百年——近现代海上篆刻研究》丛书(执行主编,2014年,上海书画出版社)
《隋唐官印研究》(合作,2014年,上海书画出版社)
社会评价

《可斋问印》序(节选)

吴振武

孙兄以他所服务的上海博物馆为研究大本营,见多识广,于印学进步贡献巨大。举凡玺印起源、制度工艺、断代辨伪、资料辑佚、印人印史、艺术赏析乃至于域外印风等等,皆有论著行世,且精湛宏富,此亦早为圈内人士所皆知,而我则久已视为当代印学第一人。最值得称赞的是,其研究结论皆从资料功夫来,绝不虚妄欺人。

据闻他有文出,不但有学界不肖巧取豪夺,让他鄙视;即连古董制造商亦会找来研读并据以改进马脚,这又叫他不免无奈。他置身于自己界定的“印之为艺”与“印之为学”两个天地之中,游刃有余而又以宁静自守。

此次为适应现代人的快餐生活,他颇费功夫地将历年所撰二百余万字的印学论著作了一番萃取,并分部归类,标明出处。此举不惟体现与时俱进之意,亦系学说推广之良策。

2011年中秋节起草于长春,
越十日改定于莫斯科旅次
《印中岁月——可斋忆事印记》序(节选)

邓 丁

篆刻的语义内容既是篆刻创作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构成其艺术特性的一部分。慰祖兄的努力即在于敏锐地捕捉了人生经历中别具意味的细节,融情于刀石之间。
所以他的创作一方面是『清景一失后难摹』的瞬间偶得,一方面是印文到边款的浑然天成。他在篆刻艺术上的创获,早有他的三种印谱鉴证,本集作为专题
创作则再次显示他在风格谱系上对玺印传统的广博学养和艺术表现手法的纯熟把握,而在篆刻文字内容及印款形式的开掘利用方面则堪为构想独特的创格。
二00八年四月八日于上海
先生本色是印人
——读孙慰祖篆刻近作(节选)

李刚田

他的篆刻,既不是招摇过市的时代弄潮儿,又不是那种峨冠方步作魏晋名士状者,而是平平实实地展示着本色的自我,求一种“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的创作定位。他的印中有着广泛的包容性,不偏执一端,不作异形怪状以招徕看客,而是有一种正大气象。读他的印,我们既可以体会到醇厚的金石气,又能领略到一种文人的“雅”意。在细细玩味每一方印作时,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具有时代感的匠心独运。

在方寸天地中寻觅快乐

—–孙慰祖的艺术与学术生活

二十多年中,出版了论着、编着和个人作品集34部,论文250余万字,这一组数据在他身处的书法篆刻界与文博界都是突出的纪录。他的多种著作与论文,不仅填补了中国玺印篆刻研究领域的诸多空白,也为古文字、考古和历史研究提供了具有应用价值的资料总集。

1999年,东京国立博物馆平安馆落成后的首场大型学术演讲,邀请的是访问学者孙慰祖报告中国古代封泥研究的最新成果;十年后,他走进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演讲中国印章研究的专题,也成为篆刻家和印学家在此地第一次高调亮相的纪录。
在香港中文大学的国际古玺印研讨会、西泠印社的国际印学峰会、马王堆国际学术研讨会、世界人类学与民族学大会以及北京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学术讲坛上,都有他的身影。

他的研究贯穿了古玺印与明清篆刻,将历来分离的两个研究体系融通为一体,这在印学界巳是罕与其俦,而他将印学研究延伸到考古、历史地理、官制、民族文字等其他领域,实现新的应用价值的一系列成果,尤其引起文物考古界学者的注目。

受国家外文局委托,他完成了第一部中英文两版、面向国内外的大型学术专着《中国印章——历史与艺术》,被美国、日本的学界评为“划时代的论述中国印章艺术发展历史及其美学的权威论着。”由此,他也被海外学者视为大陆印学研究的主要代言人。

他凭借敏锐的鉴别眼光,为各地文物机构鉴定印章文物五万余件,在近二十多年中为国家甄选、征集了3000多件重要的古玺印、封泥及明清时期的名家篆刻作品入藏博物馆,避免了不少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的流散。

“井底之蛙”与“万印过客”

——孙慰祖的艺术与学术情状
(节选)

作者:花汇

坚守在一个书法篆刻与印学研究的小天地里,笔墨相伴,寒夜青灯,不好高骛远,不张扬喧嚣,结果是:他吐呐出二百多万字的印学论文专着,不断突破着印学与史学的盲区,刷新着一个又一个学术结论;三十年悬而未解的马王堆三号汉墓墓主身份由他对残缺印文的复原而破译;存有争议的《淳化阁帖》北宋拓本因他对四方收藏印的断代而得出令人信服的的结论;还有古代封泥的系统研究,汉晋官印的分期,唐宋元官私印的鉴定整理,中国印在世界文化史上的特异性、中国印章在东亚地区的传导现象……

与古人几十年来的朝夕会晤是他取得艺术通感的途径。遍览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公私藏家的不下5万方古印,让他心中流淌出与众不同的艺术情感、思绪,而这一得天独厚的底蕴也让他走出一条有古人、不同于古人,有我、不同于昨天之我的创新之路,在纷纷扰扰的当代风格谱系中,他所构造的融淳古、正大、清新、爽利和机敏于一体的创作面目,兀然凸现出一个学者艺术家的鲜明个性。在当下艺术界,他以古为新的锐意前行,既来自五十年的积累,也源于他宁静而执着性格。

下一篇:
上一篇: